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前身為臺灣省議會,於1958年遷至霧峰現址,成為臺灣最高民意機關,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臺灣省議會卸下最高民意機關的責任,其後又歷經改制、改名、開放部分區域供民眾休憩等歷程,直至201912月,以活化園區並承擔保存與傳承臺灣民主發展為主要任務,正式將園區更名為「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並由立法院承擔管理責任。

   

民主議政園區佔地19公頃,現有「議政博物館」、「民主時刻館」、「朝琴紀念館」與「議蘆會館」等主要建物座落其中,並有V形拱門、椰林大道、日月池、民主草坪、聚英亭等景觀,環境清幽、綠意環繞;因早期國會殿堂神秘嚴肅的色彩,讓許多遊客誤以為這裡「只可遠觀」,殊不知昔日最高民意機關早已轉型成為臺灣民主典範與民主搖籃的象徵,更是學習民主的重要場所,其中,有著圓頂外觀的「民主時刻館」是最為醒目的建築,由昔日的議事廳改造,門口可見一對西洋石獅鎮守議事大樓,雙獅豎耳閉口,與傳統的中式石獅樣貌不同,民主時刻館導覽員蕭淵隆說,這是1959年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周致柔所贈與,閉口造型有一說是提醒省議員豎起耳朵傾聽民意、同時要如獅子吼般大聲說出人民心聲,另一說法則是要省議員們閉嘴,反映出戒嚴時代,即使是省議員也必須謹言慎行,真相或許已不可考,不過來到議事大樓,絕不能錯過「民主劇場」,它將議事堂的環形穹頂轉換成一座光雕劇場,以影像投放出上演臺灣各時期重要的民主演進時刻,這裡是昔日國大代表進行議事的場所,牆上還留有當時全東亞第一套電子記票板以及主席台、議事槌等文物,民眾來訪不但能體驗昔日省議員的開會日常,還能站上發言台闡述政見、敲槌表決法案,十分有趣。

  

以民主劇場為中心,左右兩側環形廊道,命名為「時光之環」,沿著廊道向前邁進,和煦陽光灑進大片落地窗,成為館內最美的拍照秘景;再往前行,分別規劃有「民主浪潮」、「競選擂臺」、「議政風雲」、「公民參與」、「民主之鄉」展間,從日治時期開始還原臺灣重要民主運動的事件、場景、人物以及歷史文獻,在這裡,可以看見先民光著腳丫練習投票的珍貴照片、泛黃的古早票匭、民主先驅猜猜看互動遊戲等;為讓民眾過一把參選癮,「競選擂臺」展間更特意模擬宣傳車場景、附帶喇叭讓你高喊「凍蒜!」,大夥兒必須站上造勢卡車、並跟著螢幕指令完成選舉任務,最後可以掃描QR Code、下載你專屬的競選海報,但若任務失敗,則會出現悲情的敗選海報,相當搞笑;而「公民參與」展間,則是將公民議題設計成一道道選擇題,電腦會根據你做出的決定,具體呈現你的一票對社會或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提醒大眾要善用並珍惜公民權力。誰說博物館都很無聊?民主議題很枯燥?走一趟「民主時刻館」,相信你會有所改觀!

電話:04-22172900 地址: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4

開館時間:上班日09:00-12:0014:00-17:00、例假日09:00-16:00

休館時間:每週一、春節(小年夜至年初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票價:免費參觀,20人以上團體可申請免費導覽

民主劇場放映時間:平日4場、假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