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西村小朋友「花式獨輪車」及「花式足球」表演中,

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於科博館揭幕!

透過鐘聖雄及許震唐的攝影作品及文字紀錄,訴說台西村民的生活故事。

 

超過百件作品橫跨近30年的紀實攝影,展期即日起至104年6月14日(日)。

現場除了設置「南風劇院」,輪番播出「吹進故鄉的風」等3部影片外,

還有「觀眾留言版」,透過觀眾的對話提供另一種反思的機會,

科博館將於明(104)年7月電腦隨機抽獎,

致贈10名留言觀眾「南風」書籍,歡迎踴躍參與。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博館的展示通常從科學與自然的角度出發,

而「南風」特展關懷的是人與這塊土地,科博館也很願意扮演一個中介的角色,

為社會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理性探討平台,

讓大家有機會看到我們社會各個角落在時代變遷中受到的影響。

也因此,科博館中學科學的人和做科普傳播的人,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面對環境變遷,「讓科學說話」,讓大眾知道萬事萬物如何互相影響,

從而知道人類社會應該遵循的方向。

 

展場以台西村的農村特色作為空間布置元素:水渠、磚牆與斜屋頂、海堤,

一幅幅照片掛在磚牆及屋頂上,好像觀眾正在閱讀著一段段屬於台西村的故事…。

鐘聖雄及許震唐的攝影及文字,不但讓觀眾看到一個小農村的日常生活面貌,

更表達關於隔代教養、河堤或田埂的水泥化、甚至六輕空氣汙染問題等環境省思。

 

上任後首次對外行程的台中市文化局局長王志誠,認為這是個關懷生命的展覽。

策展人黃旭表示,期待此展能吸引更多群眾將他們的目光

放在這個具體而微的台灣小農村,甚至一同思考台灣農村的未來,

許多當今社會現況問題,如農村人口外移、環境保護等,

透過展覽的符號或象徵,詮釋出關於文化性或社會性的思考,

期盼透過此展取得與社會大眾的緊密關係,表達一種人與土地的關懷。

 

展場多幅作品以台西村民的臉孔作為拍攝主軸,搭配報導文字的敘述,

引導觀眾進入反思空間:「落日傍晚天色漸暗,屋外納涼是農人環保節能最佳手段,

屋子裡已經暗了仍捨不得點燈,打個赤膊連吹電扇也省了,物質條件不佳以笑置之。

離鄉生活在都市中的我,旁邊盡是充斥著人該如何生活。

故鄉!這就是生活。」也有村民對攝影者提到自己有兩個兒子,

在拍攝過程中對著攝影者說:

「如果他們(指兩個兒子)像你一樣能回家看老的,這樣多好!」

 

 台灣的紀實攝影的形象大約從1980年代開始較為清楚,

當時政治解嚴及經濟高度發展,紀實攝影與之前講究中產階級品味的、

沙龍式的、甚至是意識形態的攝影文化,逐漸劃分開來。

紀實攝影工作者將鏡頭轉向豐裕社會中被遺忘的弱勢或是被掩蓋的「真實」,

包含環境汙染的土地、被壓迫的弱勢人民、甚至街頭政治抗爭事件等,

作品經常呈現一種黑白照片的調子,

帶著敘事性結構及批判性,顯現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南風」系列攝影曾獲第12屆卓越新聞獎,

當時評審認為「南風」不單單只是在控訴環境污染,作品關注的面向很好,

是永久持續性的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