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70件「翡翠青瓷」,2月14日起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

 

陶藝家何志隆賣房籌資,經過無數失敗終以「自然落灰上釉法」,

 

素坯入窯,燒出近似古代文獻上「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罊」青瓷,

 

展出時間到5月24日止為期一百天。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表示:何志隆先生每次燒窯成功率約僅3%左右,

 

此次展出超過70件,是何先生經過無數失敗的經驗,才獲得的成果,

 

其作品充滿挑戰極限的意涵,卻又如此溫潤,要特別推薦,

 

歡迎大家可以利用年假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精采藝術品。

 

 

陶藝家何志隆投入製陶近28年,期間並擔任監所教學工作,

 

近年捨棄長久以來累積的2000爐以上瓦斯窯燒的經驗,直接使用柴燒。

 

在台東縣東河鄉山區「泰源幽谷」,以從海邊收集來的漂流木當燃料,

 

把未經上釉的土胚放入自己設計的窯內,以「自然落灰上釉法」,

 

素坯入窯、通過高溫熔融之方式,讓落灰與胚體多層次敷疊於液化的胚體表層,

 

燒出如文獻所述之「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罊」的青瓷。

 

 

何志隆表示:「對於火、對溫度的敏銳度,是很多經驗累積下來的;

 

在歷經多年的失敗,到囊磬告盡之際,妻子方桂陳毅然回娘家福建,

 

賣掉家產力挺,才能燒出滿釉通透的青瓷;

 

因其明亮通透婉若翡翠,所以我以翡翠青瓷名之。」

 

 

何志隆對火有特別的感情,尤其這是以漂流木燒出的火,

 

和泥土結合後的結果,有著一種令人容易親近卻又不失高雅的氣質,

 

何志隆表示:「這是台灣森林木頭的舍利子,具有靈性會跟人對話」。

 

 

青瓷誕生在7000多年前的江南,主要分佈在江浙、吳越地區。

 

千百年來青瓷以實用功能及觀賞的姿態伴隨人類走過輝煌的歲月,

 

古代陶師們將泥土做成有器形的土胚,經過窯燒做成器皿,

 

有些是用礦石釉塗裝之後放入窯內燒成的,

 

有些是不經過人工上釉而直接用木柴燒成。

 

相傳自唐宋以來,因為礦石釉的發明,燒窯方式逐漸大量使用礦石釉,

 

用柴燒方式燒陶的古法已不復見。至今這種古法似乎消失了一千多年。

 

 

因為是用高溫窯燒,產品會出現明亮剔透的釉滴及釉泡,

 

觀眾可以利用年假期間造訪展場,現場除電視播放燒製過程外,

 

也提供簡介光碟免費索取,並可藉由放大鏡仔細觀賞冰裂、釉滴、釉泡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