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04年3月14日至5月24日推出2015年

數位藝術策展案徵件獲選展覽「就地起舞」。本展由策展人暨舞蹈藝術家蔡昀庭策劃,

邀請知名的捷克當代編舞大師尤里.季利安(Jiří Kylián)及

義大利雙人舞蹈團體Apotropia等國內外12組藝術家共同展出。

 

當代舞蹈受到數位科技的影響越來越深,

「就地起舞」展出的舞蹈影像作品皆透過錄影及電腦影音技術製作,

探討科技對當代舞蹈藝術的意義及編舞邏輯如何產生了改變。

透過攝影機,讓觀眾看見另一種身體表現,舞蹈影像經由機器的時間軸所編輯,

也展現出與現場舞蹈完全不同的敘述結構。

 

擅長編創雙人舞的捷克當代編舞大師季利安與

荷蘭導演波利斯.帕瓦.科能(Boris Paval Conen)合作的第二部影片〈出入之間〉

將故事場景設定在19世紀末歐洲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攝影機以中景或近距離的特寫鏡頭,隨著一對男女在如迷宮般的公寓中翩翩起舞。

影片中以超現實、改變影像的速度等手法,及渲染情緒的音樂,

表現戀人之間對峙且矛盾的緊張關係,卻又不失慧黠幽默。

同樣也使用超現實表現方式的法籍藝術家法比恩.古帕斯(Fabien Coupez)

的作品〈Umba〉結合實驗音樂,舞出女孩正值青春年華之際面對突然的意外死亡,

觀眾透過攝影機特寫清楚地看見舞者肢體上的刀疤和傷口,

體會不同於舞台現場的觀看經驗。

 

義大利舞蹈團體Apotropia帶來的〈三位一體〉

使用堆疊與鏡射的電腦影像編碼技術及電子音樂,創造出曖昧不明、

不斷衍伸律動的類生物形體,將舞動的身體影像視覺化成影像資訊流。

鄧肯.麥可道爾(Duncan McDowall)的〈短燭〉靈感則來自美國畫家

安德魯.奈維爾.魏斯(Andrew Nowell Wyeth)的代表畫作〈克莉斯汀娜的世界〉,

重新詮釋克莉斯汀娜在美國緬因州的麥田上,經歷孤寂與掙扎,

但不屈服於死亡(over my dead body)、奮力追求希望的過程。

臺灣藝術家蔡昀庭的〈土地〉透過詩意的重疊影像,

追朔舞者對家族的記憶與土地的認同。

印度藝術家丹奈亞.皮洛(Dhanya Pilo)的作品〈Dudro〉舞者在

舊德里(Delhi)城市角落的三輪車停放區與腳踏車共舞,

透過剪接技術呈現身體的機械性。

 

透過當代科技,「就地起舞」展將帶領觀眾觀察、感受身體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

思考身體感知的另一層面。

 

2015數位藝術方舟策展案「就地起舞」

展覽時間: 104年3月14日至5月24日

展覽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 數位藝術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