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用畫作記錄下台灣最美好的年代,林智信老師花了長達25年的時間,

彩繪全長826尺的「芬芳寶島」油畫巨作。

作品由102243公分高112公分之油畫組成,描繪1950年代的台灣,

北起基隆嶼,南至屏東恆春半島鵝鑾鼻燈塔,全作如巨龍般綿延,

氣勢磅礡,一氣呵成,令人讚嘆。

「芬芳寶島:憶象1950年代的台灣」展覽自711日起至96日止

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A展出。

   

 

林智信老師 從1989年萌生創作巨幅油畫記錄台灣的意念,

之後花了18年的時間至全台各地寫生,準備相關資料,

並前往日本研習更深的油畫技法,於2007年起筆創作,共花了7年的時間,

終於20147月完成,全作從開始到完成,共經歷了25個年頭、

9千多個日子完成這件記憶台灣風土民情、庶民生活習俗的鉅作。

 

林智信老師表示,彩繪「芬芳寶島」確實是艱巨的挑戰,有千辛萬苦的工作量,

多年來常常是每天站立8小時作畫,腰酸背痛是經常有的事,然而,

依然堅持撐下去,希望能盡己才能為社會、群眾付出貢獻。

   

1950年代是台灣最令人懷念的時代,當時物資雖匱乏,人民也不富裕,

但是民風純樸,社會呈現一片祥和的景象。「芬芳寶島」作品涵蓋台灣五〇年代人文、

地理、生態、習俗、生活等意象,從北部的基隆嶼、台北九份,

中南部的大甲鎮瀾宮、大甲、大肚山、北港朝天宮、墾丁鵝鑾鼻燈塔等等,

以濁水溪作為南北分水嶺,分別呈現台灣各地不同的景致。

然而,物換星移,這些台灣景象,有些保存著、有些早已成滄桑記憶。

    

林智信老師1936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縣歸仁鄉紅瓦厝仔(歸仁村)

畢業於台南師範藝師科,曾擔任台灣省全省美展、全國版畫展評審委員、

台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台南市美術研究會(南美會)會長。其版畫曾至韓國、日本、美國、荷蘭、

烏拉圭、西德、澳洲等國家展覽,另外,在水墨、油畫、交趾陶、

雕塑等創作領域也都有傑出不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