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04年8月29日至11月15日推出2015年數位藝術策展案徵件

 

獲選展覽「網路後巷─國際非網路藝術展」(以下簡稱「網路後巷」)。

 

此展由策展團隊lololol林亭君及張欣所策劃,

 

邀請金姆•阿森多夫(Kim Asendorf)、安東尼•徹尼里歐(Anthony Cerniello)、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Gregory Chatonsky)、傑森‧費門(Jason Freeman)、

 

快樂虛擬朋友、IDPW、谷口曉彥、

 

應蔚民等國內外共8組藝術家,共同展出他們的作品。

 

 

「網路後巷」探討的是網路如何影響人與人

 

在現實和虛擬世界裏的相處方式和社會構造,展出的作品結合數位和類比的媒材,

 

迴避對科技進步的盲目追隨,其創作脈絡對虛擬和真實世界具有批判性的思考。

 

 

德國藝術家金姆•阿森多夫(Kim Asendorf)作品〈因特網能源〉透過集資機制,

 

號召世界各地的網民訂購機能飲料並指定送達展場,

 

再將飲料瓶罐搭建成一個實體雕塑,透過網路和全球化消費市場的鏈接,

 

描繪出一場全球金錢的流通。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安東尼•徹尼里歐(Anthony Cerniello)

 

將一家老少的頭像以後製的方式做出無接縫的結合,

 

合體為一個人悄悄變老的過程製作出〈丹尼爾〉。

 

法國藝術家格雷戈里‧夏通斯基(Gregory Chatonsky)

 

的〈摹寫〉是一件即時互動作品,創作概念來自資料庫檢索機制,

 

試圖讓觀眾在未來考古現場檢索現代生活中的文本。

 

美國藝術家傑森‧費門(Jason Freeman)的作品〈變老〉

 

是一個由程式語言編寫的四首歌曲,編碼設定每首曲子依照播放的時間而逐漸演變,

 

呈現一種歌曲陪伴著人們一起變老的狀態。

 

臺灣藝術家快樂虛擬朋友作品〈快樂虛擬禪〉

 

以網路上活躍發展的心靈成長文化為靈感,

 

利用廣泛流傳於線上的靈修圖像,去延伸一個處於虛擬和真實世界之間的迷幻空間。

 

日本團體IDPW作品〈網路黑市〉是一個以市集為形式的實體社交空間,

 

邀請許多當地創作者展示和網路有關的服務或產品,營造一個自由共享的平台,

 

以擺脫當今網路上對資訊的許多管制和監控,讓網路相關的交流回到最純粹的狀態。

 

同樣來自日本的藝術家谷口曉彥的作品〈物件想太多〉

 

是由大眾3C產品以及日常家庭物品組成的系列裝置,

 

透過巧妙的互動安排試圖去探索這些器材的擬人本質,

 

已顛覆人和科技的慣性預設關係。

 

臺灣藝術家應蔚民作品〈這套DVD〉嘲諷臺灣購物頻道,

 

推銷一套完全不存在的空白DVD片。